(1)培根铸魂成效显著,能力产出持续提升
学生从综合设计大作业和学科竞赛中体现出来的创新能力核心指标持续提升。近十年在世界高校科研类飞行器设计三大赛事之一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上斩获78项奖励。本科毕深造率常年超60%。飞机结构技术领域著名专家王向明院士指出“这门课所采用的现场课和理论课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课堂育人成效显著。C919大型客机副总质量师、2002届学生施晓良说“课程的新颖设计和万小朋老师精彩教学,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航空报国精神,班级16位同学有14位在航空领域工作。”
(2)引领带动作用巨大,人才培养硕果累累
作为学校航空专业课教学改革攻坚的先行者,主导飞机设计专业课程群建设,带动“飞行器设计实践”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飞行器总体设计”等4门课程建成省级精品课程,提升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国家级一流专业整体教学水平。
从歼10到歼35,我国每个新一代飞机重点型号的研发中都有从结构设计课堂走出的学子,歼20技术骨干常楠等多名学生已经成长为青年领军人物。2022年9月30日,2006届学生严子焜作为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主要成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3)教学资源应用广泛,教学经验广为借鉴
率先出版国内飞机结构设计系列教材,曾被北航、西工大和南航统一使用。《现代飞机结构综合设计》被纳入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总印刷数超5万册,陈士橹、陈一坚两位院士给予了高度评价,在高校和科研厂所应用广泛。
建成了解剖结构数量多、种类全的飞机结构陈列馆,研制了“虚拟机库”和49部课程视频、“虚拟机库”等数字化资源,线上学习人次超14万。
教学经验在西交大、南航等11所院校推广应用。空军工程大学刘展副教授专程观摩学习,将围绕飞机结构实物案例进行的探究教学的方法应用到主讲的“飞机结构”课程教学中,形成了“结构设计-维修使用-优化改进的反馈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4)教学成果广为报道,行业领域影响深远
团队围绕课程建设、创新能力培养和课程思政教育所发表的教学论文被高校同行广泛引用。万小朋教授多次在全国重要教育教学会议上对成果进行了重点推介,获得工程教育界强烈反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选登了侯赤老师“为了学生,我愿意一直‘折腾’”的专访,得到了广泛关注。冷劲松院士和多名教指委专家对本成果在创新能力培养和课程育人方面的突出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具有重要的示范和推广价值。